1. 首页 > 资讯 > 要闻

减肥糖果含违禁品,女子十倍索赔被驳回,该对判决焦虑吗?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2024年6月,女子冯某通过微信联系张某购买了两套用于减肥的压片糖果,后以该产品中含有国家违禁品盐酸西布曲明为由,找到张某进行十倍索赔。事后证明,冯某在找张某购买压片糖果前,就将至少3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2024年6月,女子冯某通过微信联系张某购买了两套用于减肥的压片糖果,后以该产品中含有国家违禁品盐酸西布曲明为由,找到张某进行十倍索赔。事后证明,冯某在找张某购买压片糖果前,就将至少3名卖给她类似减肥商品的卖家告上法院,并主张十倍索赔。

3月3日,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于2月26日公布该案判决书。法院认为冯某知假买假行为明显,通过举报或诉讼牟取不当利益的意图明显,其动机和目的欠缺法律上的正当性,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最终,法院判决卖家张某退还冯某货款并支付检测费,驳回冯某的十倍索赔诉求。(据3月3日红星新闻报道)

知假买假然后再来索赔,职业打假人的目的比较简单,不是为了净化市场环境,也不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是从中获取利益。

对于职业打假人的行为,舆论往往有两种声音。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从动机上来看不妥,但在现实中有可能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应该支持他们索赔。另一种认为,他们成为寄生在商家身上的毒瘤,应该割之后快。应该说,有这些看法都很正常。但是要强调,净化市场环境,最终还是要靠法律法规亮剑。

在此案中,冯某被认定为职业打假人,那么她就不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款对她就不适用了,这是法院判决的根本逻辑。

有人又说,不良商家卖违禁品,职业打假人索赔法律又不支持,难道就放任他们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吗?其实,不支持职业打假人的高额索赔和打击销售含违禁品的减肥糖果,两者并不矛盾。法院不支持冯某索赔,并不意味着在保护不良商家的利益。

据报道,3月3日,记者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获悉,对于卖家张某被冯某举报销售有毒有害产品一事,目前已移交公安部门调查处理。

就是说,职业打假人的索赔可以作为一个线索,提供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法院判决的是两者之间的民事诉讼。至于张某售卖含违禁药的减肥糖果,到底触犯了什么法律法规,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后定性。可以肯定,张某不可能逃脱法律的严惩,对此不必焦虑。

职业打假已成为一种灰色产业(截图)

职业打假人对营商环境的危害,公众应该有客观的认识。比如,职业打假人对“刀拍黄瓜”商家的索赔,并不是食品本身一定有问题,有可能是商家法律意识淡薄所致。更严重的是,职业打假已经产业化。据媒体报道,上海2023年职业索赔投诉量高达24.6万件,近8000人年投诉量超过10件。还有人在一年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由此可以看出,相关索赔严重消耗了行政和司法资源。

不过,值得思考的是,职业打假人如何能一再精准定位不法商家,然而监管部门却不知情?这里面的监管滞后问题,同样值得高度重视。

(来源:极目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网站为信息交流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不拥有内容所有权,亦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yangyangzhi8@foxmail.com,收到侵权通知后,我们将尽快对通知内容进行审核。若确认存在侵权行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相关侵权内容的链接,并视情况对上传者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