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加班十晚换社保引争议:提成诱惑下的“自愿”是职场PUA吗?
2025年3月,广东佛山一家塑料模具厂的加班通知引发轩然大波。佛山汇创公司要求员工每月至少加班10晚以上,否则需自掏腰包缴纳社保个人部分约400多元。面对质疑,企业回应称“加班自愿”,但员工发现:不加班不仅损失社保补贴,还失去提成机会。
根据《劳动法》,每月加班时长不得超过36小时,且需与员工协商。若按该公司标准(假设每晚加班3小时),每月10晚即达30小时,已逼近法律红线。更令人唏嘘的是,这种“加班换社保”的模式,让人想起2011年佛山华鹭公司工人因“求加班”上街抗议的往事——当年是“不加班没饭吃”,如今却成了“不加班倒贴钱”。
当企业把加班包装成“自愿”,实则是给工人出了一道残酷的生存题:要么用健康换社保,要么用尊严换活命钱。400元对月薪四五千的工人意味着什么?可能是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费,或是下个月的房租。这种“提成诱惑+社保威胁”的组合拳,就像给驴子眼前吊了根胡萝卜,却忘了驴子也会累到倒下。
《劳动法》白纸黑字写着加班需协商、时长设上限,可现实中,法律条文在某些企业眼里成了“橡皮筋”——想拉多长就拉多长。工人抗议?公司轻飘飘一句“自愿”就能推责。佛山劳动监察部门近年多次约谈违规企业,强调“严禁超时加班”,但类似事件仍屡禁不止。究竟是罚得太轻,还是企业太狂?
2011年佛山华鹭工人因订单减少集体抗议“求加班”,如今汇创工人却因“被加班”陷入两难。这折射出制造业的畸形生态:企业依赖廉价劳动力压缩成本,工人被迫用健康换收入,最终形成“不加班活不下去”的死结。反观美的、大疆等企业推行的“强制下班”“反无效加班”措施,证明健康用工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想做。奥运冠军龚翔宇说得好:“科学训练才能保持最佳状态。”职场又何尝不需要“张弛有度”?
这场“加班换社保”的争议,撕开了制造业用工文化的旧伤疤。我们呼吁监管部门硬起手腕,让法律不再是墙上的装饰画;也提醒企业:靠克扣社保省下的成本,远不及一个健康团队的长期价值。
免责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网站为信息交流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不拥有内容所有权,亦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yangyangzhi8@foxmail.com,收到侵权通知后,我们将尽快对通知内容进行审核。若确认存在侵权行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相关侵权内容的链接,并视情况对上传者采取相应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