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阳社工亮相首届“社区合伙人”交流会,分享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经验
2025年3月21日-22日,为深化“社区合伙人”模式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深圳正阳社工作为承办方之一参加了由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指导,智慧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联合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社区合伙人”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与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社工机构、高校学者、社区工作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正阳社工代表在分论坛中分享了两个特色项目案例与机构的经验做法,展现了社工机构在推动多元共治中的专业价值与实践智慧。
参与团队合影01
聚焦社区合伙人模式 共话治理创新
在主旨演讲环节,7位专家学者围绕“社区合伙人”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深圳正阳社工代表全程认真学习专家学者的独特见解。
中山大学程瑜教授分享的《中国特色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建设与社工赋能》、华南师范大学蓝宇蕴教授分享的《城中村的权力配置及其社区治理》、嘉应学院谢明副教授的分享《社区国家安全教育案例》从社会治理的不同领域及不同问题揭示了未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社区合伙人机制探索的空间。
深圳大学李晓凤教授分享的《社区合伙人理论与实践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刘静林教授分享的《广州社区合伙人机制探索》、广州社研院执行院长张良广博士分享的《“社区合伙人”的实践特性与运作逻辑》、成都大同查平平副总干事分享的《四川成都社区合伙人经验分享》则是全面剖析了社区合伙人机制的相关理论及理念及运行逻辑、实践经验,为正阳社工在深圳的实务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02党建引领破解治理难题
志愿合伙赋能社区教育
在“基层治理创新”分论坛中,正阳社工代表以塘坑社区为例,分享了《协商议事,绿美塘坑——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合伙人”合力破解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项目经验。
该项目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合伙人”模式,建立“议事协商—问题认领—联合行动”机制,深入挖掘和动员居民、志愿者、城管部门、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力量,组建1支环境卫生治理服务总队,N支“合伙人”环境治理分队,盘活社区治理“源动力”;
运用世界咖啡馆、复盘、群策群力等促动技术,以优势视角引导居民不断发掘自身优势,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治理的积极性与自主解决环境卫生的能力,并引导居民提出10余条关于环境卫生治理的“金点子”;
搭建马甲红志愿服务网格化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制,提高居民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意识。
该案例获评交流会“优秀实践案例二等奖”,为城中村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社会服务创新”分论坛中,深圳正阳社工以龙岗区吉祥社区项目《“志愿+合伙”双赋能·书香筑梦育未来》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激活全职妈妈群体潜能。项目以绘本教育为载体,运用志愿+就业的社会化运营服务思路,通过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再就业资源整合,培育社区绘本领读者队伍,提升全职妈妈技能与自信,搭建从志愿服务到就业支持的过渡平台,促进社区亲子阅读生态发展,同时助力社区全职妈妈实现个人成长,重塑社会价值,实现“赋能一人、带动一家、辐射一社区”的链式效应。
石李鹏督导做分论坛分享
钟隆庆督导做分论坛分享
03展望未来:
深化“社工+合伙人”联动 助力治理精细
在沙龙圆桌交流会中,深圳正阳常务副总黄媛表示,此次交流进一步明确了社工机构在“社区合伙人”模式中的三重角色——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即社区合伙人、社区合伙人的培育者、治理协同的推动者。同时也提出“社区合伙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区公共服务生产机制,不但激发了社区参与的主体性,还是积极的社区价值共创过程,这与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价值是非常契合的。最后黄媛副总干事也根据当前的“社区合伙人”机制实践情况,提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在社区公共资源使用和分配时要特别关注社区弱势群体的需要,也要防止过度“商业化”影响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
深圳正阳社工作为承办方之一,深度参与本次盛会,通过沙龙圆桌分享、案例展示等形式展现出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并获得“优秀实践案例二等奖”“优秀组织奖”等四项大奖,充分体现了机构对社区治理实践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创新实践的服务效能。
首届“社区合伙人”交流会为社工机构搭建了宝贵的经验共享平台。深圳正阳社工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持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创新路径,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贡献专业力量。
免责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网站为信息交流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不拥有内容所有权,亦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yangyangzhi8@foxmail.com,收到侵权通知后,我们将尽快对通知内容进行审核。若确认存在侵权行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相关侵权内容的链接,并视情况对上传者采取相应管理措施.。